国内会议
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合影
2013-10-29
中国遗传学会“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纪要
由中国遗传学会、江西农业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上海高校模式生物E-研究院、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发育生物学分会共同主办的首届 “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于2010年4月12-14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此次“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旨在推动模式生物在国内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促进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来自全国16个省及直辖市的100多名代表以及来自南昌当地科研单位和大学的数十名研究生出席了会议。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学委员会主任朱大海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遗传学会发育遗传学委员会主任孟安明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词。他简要回顾了模式生物在中国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应用的发展历程,希望本次研讨会在中国模式生物领域发展中起到转折点和里程碑的作用,对未来中国模式生物相关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寄予厚望。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校长在开幕式上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会议邀请以下专家作了大会特邀报告:陈大华:Stem cells and their niche in Drosophila ovary;陈晔光:Loss of Dact1 disrupts PCP signaling by altering Dishevelled activity and leads to posterior malformation in mice;黄路生:Using pigs as an animal model for human diseases;孔祥银:HSF4b的下游基因SKAP2调控actin细胞骨架的重组;李华顺:新生儿癫痫小鼠模型的建立;林鑫华:Regulation of Wnt signaling and distribution during development;孟安明:Angiomotin-like 2 is phosphorylated by and required for Fgf signaling in blood vessel formation;彭金荣:新型核蛋白Def在斑马鱼消化器官发育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王铸钢:Rig-I对Nfkb蛋白翻译的调控作用;吴晓晖:Genome wide mutagenesis by the piggyBac transposon;熊敬维:Role of tln1 in zebrafish cardiovascular development;徐缨:Circadian clock genetics: from flies to mice to humans;杨崇林:Identifying new players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杨晓:Function of a TGF-b regulated miRNA in cardiac hypertrophy;朱大海:Functional Role of Myostatin-induced Gene X in heart hypertrophy;赵晓航:Secretome based discovery of cancer biomarkers;周琪: 哺乳动物模型建立及其在研究人类疾病中的应用。会议组委会还从大会收到的66篇会议论文和摘要中选出21名代表作了大会报告。模式生物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研究人类生物学过程和疾病发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能为理解人类生物学过程和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生物整体水平的实证。模式生物在全面提高我国生物医学的研究水平和原创能力方面正逐渐起到核心和“引擎”的作用,我国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发表的很多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工作均与利用各种模式生物及其突变体密切相关。本次研讨会汇集和展示了我国近年来模式动物研究的最新进展,涉及利用线虫、果蝇、斑马鱼、鸡、小鼠、猪等模式动物揭示胚胎图式形成、形态发生、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干细胞动员和自我更新、组织稳态维持等分子机理的前沿研究,并讨论了利用多种模式生物揭示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分子和遗传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上海高校模式生物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铸钢教授和特聘研究员张健教授、费俭教授、杨晓研究员、黄雷教授在E-研究院专题中报告。此次会议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与并提供机会使他们得以展示工作成就,有近10名刚建实验室的青年学者报告了他们在国外的工作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得到中国遗传学会领导的大力支持,遗传学会办公室王长城主任、安锡培副秘书长承担了大量的会议组织和筹备工作。会议承办单位中国遗传学会发育遗传学委员会、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学委员会、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西省遗传学会在本次会议的安排和组织方面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孟安明院士、黄路生教授、朱大海研究员、王铸钢教授、杨晓研究员等课题组以及赞助单位为本次会议成功举办提供了经费支持。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江西农业大学负责会议日程安排、会议论文集的整理和编撰以及会务组织工作。会议承办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在黄路生校长的亲自领导下,为会议提供了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会议组织安排周密、会场讨论深入、会议论文集印刷精美,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赞赏和好评。
2013-10-28
第二届中国秀丽线虫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由中国遗传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秀丽线虫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18日——20日在北京九华山庄成功召开。共有来自全国三十多家科研单位(包括台湾长庚大学)的两百二十多名科研人员出席了本次大会。日本Tokyo Women’s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Shohei Mitani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做了题为“C. elegans as a Living Test Tube”的主题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十七家科研单位的三十一位研究人员做了学术报告。两天的报告涵盖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发育、代谢、衰老、自体免疫等多个领域。大会还收到六十余份学术墙报。 为了鼓励研究生及青年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大会设立了“PE优秀学术报告和墙报奖”,共有刘锴等6名同学获得一等奖,余祥等9名同学获得二等奖,马雪华等15名同学获得三等奖。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员、黄勋研究员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宏研究员为获奖者颁发奖金。会议期间,各研究单位的二十五位研究组组长齐聚一堂,讨论如何更好的发展国内以秀丽线虫为模式的生命科学研究。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的研究应该为国际秀丽线虫研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与会者商讨后决定,下一届中国秀丽线虫学术研讨会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于2013年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与会者还就各研究单位共享秀丽线虫研究资源达成共识。本次大会进一步加强了国内以秀丽线虫为模式的生命科学研究,促进了国内外秀丽线虫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讨论了相关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凝聚中国线虫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力量。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必将促进国内以秀丽线虫为模式的生命科学研究,使以秀丽线虫为模式的科学研究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3-10-28
国际交流

Asia-Pacific GeneticsSeminar Series
2025-06-12

Asia-Pacific Genetics|Seminar Series
2025-05-15

付巧妹-带领我们解读穿越时空的基因密码
国际遗传学联合会系列研讨会 ⽤⼀粒化⽯尘埃掀开⼈类演化的星⾠⼤海 你想知道我们的祖先如何在东亚地区开枝散叶吗? 你想知道东亚地区古DNA⾥的惊世秘密吗? 你想知道古东亚⼈经历了怎样的迁徙史诗吗? 4⽉30⽇,与付巧妹教授一起开启⼀场跨越万年的科学探索! 基因组学对古东亚地区人群多样性、 迁徙活动和演化历程的见解 主讲人:付巧妹 教授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古DNA研究领域国际领军学者 国际人类演化研究奖得主 《Nature》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周三2025年4月30日 新德里: 9:30-10:30am 曼谷: 11:00-12:00pm 北京: 12:00-13:00pm 东京: 13:00-14:00pm 悉尼: 14:00-15:00pm 奥克兰: 16:00-17:00pm 图片 会议注册链接:https://tinyurl.com/3j9swvux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