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生命的传承与变革”记中国遗传学会科学之旅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普专场
  在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的著作《生命是什么?》出版80周年、DNA双螺旋机构发现70周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20周年之际,中国遗传学会科学之旅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科普专场于5月13日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如约而至!借此契机,中国遗传学会用科普报告的方式,以"生命的传承与变革"为主题,循着人类对生命科学的思考和探索,回顾基因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时刻,传播基因和基因组学的基础知识、最新成果以及中国在此领域的领先成就和重要事迹,让公众接触深藏不漏的"基因"。本次专场科普活动,包括院士在内的30余位科技工作者和公众一起开启了一场科学之旅,公众通过场上互动、直播等方式参与,总参与人数达600余人。
 
  中国遗传学会副秘书长兼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小为教授作为报告专场主持人,带领大家开启这次"科学之旅",报告会现场"一座难求",气氛热烈、互动频繁、掌声不断。
 
  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杨焕明院士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和大家一起去探寻这个充满无穷奥秘的问题,从80年前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系列报告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再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完成和展望。在杨院士和主持人的鼓励下,小听众们踊跃上台参与,做现场翻译、提问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异常。这台上台下连续不断的互动中饱含着"师者"的育人情怀,也体现了现场的大小朋友、家长们对于遗传学知识的渴望,对生命奥秘的探求和和思考。
主持人:中国遗传学会副秘书长兼科普委员会主任张小为
杨焕明院士报告"生命是什么?"
  青年科技工作者曹孝强博士、李佳音博士分别以《传承-凝望遗传密码》和《变革-科学改变生活》为题,从"遗传密码的追寻之路"--达尔文开始的现代遗传学简史,结合中国遗传学会和遗传发育所重要贡献,讲解遗传学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承,到"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让公众认识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将"象牙塔"里的遗传学研究成果用在千家万户,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场报告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活跃的气氛点燃了整个报告厅。报告环节通过历史的脉络和前沿的讲解带领大家从认知上走进在生命科学领域内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所。
 
  活动中小朋友还收到了意外的惊喜--《生命是什么?》新译本签名赠书和科学家寄语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维才院士、副理事长曹晓风和杨焕明院士、副秘书长张小为教授都在寄语卡片上写下了励志鼓励的话语,激发青少年对生命科学探索的兴趣,在他们的心中留下兴趣的种子,弘扬科学家的精神,助力生命科学领域未来人才的培养。
 
  活动结束环节,张小为教授感谢了大家对学会科普工作的支持,以及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和筹备。学会将推进一流科普平台学会建设,坚持创品牌、建阵地、搭平台、做服务,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学会科普资源供给,着力展现新时代学会科普工作担当作为。
 
  报告结束后,听众走进遗传发育所实验室参观。丰富多彩的各项展览环节与报告内容相呼相应,又一脉相承。
曹孝强博士报告:《传承-凝望遗传密码》
李佳音博士报告:《变革-科学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