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9月科普月 | 关注健康,从“头”开始——脑健康日好书推荐

      2000年以来,我国将每年9月定为“中国脑健康月”,9月16日定为“中国脑健康日”,旨在呼吁公众重视脑健康,预防脑疾病。 今天是第25个中国脑健康日。 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大脑,其24小时"在线"运作,忙着处理各项"业务"。 几百亿个神经细胞并肩奋斗,为的是保证我们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

      这颗只有1.5千克的柔软器官,不仅承载了我们的记忆、情感与意识,也提出了一个近乎悖论般的终极难题:我们能真切体验到它的工作成果,却几乎无法想象它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让我们从这份书单开始,走进大脑,守护健康。

《脑海深处2》

——王拥军

      本书是继《脑海深处》的第二本,内容是由2015——2017年发表在《中国卒中杂志》中王拥军教授的36篇文章重新整理而成,作者希望借助此书与同行们分享中国脑血管病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进步与成长的点滴。书中文字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激情的感悟,可读性很强。


《脑科学讲义》

——王立铭

      作者王立铭以多年科研积累与科普经验,构建了一套清晰、系统的大脑认知框架,帮助我们真正理解这颗复杂而脆弱的器官。 本书开篇通过脑科学的四个核心问题,帮助你建立整体认知;随后介绍脑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的工作方式;在主体部分,作者从“大脑的四个角色”展开,逐步讲清大脑如何感知世界、调控情绪、产生智慧、支撑生命。


《脑中魅影》

—— [美] V. S. 拉马钱德兰

[美] S.布莱克斯利

      在《脑中魅影》中,一位杰出的神经科学“福尔摩斯”讲给读者听许多他所解决了的最令人瞠目结舌的病例,并由此使我们得以洞察人的本质和心智。包括为什么我们会发笑或是变得忧郁;我们如何决策、自我欺骗和做梦;为什么我们中的一些人会相信上帝等等,这是一些迄今为止没有什么科学家敢涉及的问题。本书是一次发人深思的医学探索,它进入到医学的最后前沿:人的心智。


《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

——[美] 乔纳·莱勒

      《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一书中,作者乔纳·莱勒例举了19-20世纪闻名世界的八位艺术家——“自由体诗人”惠特曼、“英国心理小说先驱”乔治·艾略特、“现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音乐界的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现代主义之母”格特鲁德·斯泰因、“意识流文学先驱”普鲁斯特、“西厨之王”奥古斯特·埃科菲和“游走在优雅与疯癫之间”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展示了艺术是如何早于现代神经学发现人类思维和创造力的真谛的。该书力图为艺术与科学搭建沟通的桥梁,以探寻人类大脑的奥秘,解读真正的“第三种文化”。